当前位置:陆晨书院>玄幻魔法>盛唐挽歌> 第47章 盛唐小学生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7章 盛唐小学生(2 / 3)

一声,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。

虚衔散官,狗都不稀罕!

方重勇内心鄙夷李隆基小气到了极点。

“今日还有一件事。”

高力士忽然收起脸上的笑容,正色说道。

“长者请讲。”

方重勇亦是收起心中的碎碎念,叉手行礼说道。

“是这样的,圣人担忧你父亲常年在幽州,无法教导你进学。因此特许你进入弘文馆学习!

弘文馆只有三十个名额,早已排满。因此,圣人命其中一人强制退学,空出名额让你进入其中读书。”

嗯?

听到这话方重勇一愣,感觉这个操作有点不同寻常啊!

“弘文馆只招三十个学生?”

方重勇忍不住询问道,被这种顶级精英教育给震撼了。

要知道,唐代科举录取进士,很多时候一年也超过三十人,平均一年二十七人!

这弘文馆一年只招三十人,真不是牛逼二字可以概括的。

“不是弘文馆一年招三十人,而是弘文馆只有学生三十人!”

高力士忍不住纠正方重勇的奇葩认知。

“只有三十人?那不是只有几个教书的先生?这岂不跟私塾差不多了?”

方重勇难以置信的反问道,有些大世家办的私塾,都不止三十个学生呢。国子监更不必说,那可是同时有两千以上学生进行的庞大规模。

弘文馆的学生这么少,朝廷这个玩法,让人有点不明所以啊。

“这便是你不懂了,弘文馆有大学士、学士、直学士共百余人!圣人这么关照你家,你竟然还在这里质疑,简直愚不可及!”

高力士被方重勇气得想骂娘。

弘文馆为什么老师这么多呢?因为教授学生只是它的附带功能,弘文馆的主业,是“为国储才”!

唐武德四年,李渊下令置修文馆于门下省。九年,太宗即位,改名弘文馆,聚书二十余万卷。

其中置学士,掌校正图籍,教授生徒;遇朝有制度沿革﹑礼仪轻重时,得与参议。置校书郎,掌校理典籍,刊正错谬。

并设馆主一人,总领馆务;学生三十名,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,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。

总而言之,这是个很牛逼的地方,老师是学生的几倍还多。虽然参政议政的功能被不断弱化,但藏书的功能却被强化了。

高力士向方重勇解释了一下弘文馆的规矩。

“九岁也能入学么?”

方重勇忍不住询问道,他怕跟上次去国子监上学一样。

“因为有很多急于出仕的子弟,所以弘文馆对入学年龄的要求,没有那么严格。”

高力士笑道。

这其实很好理解,高官子弟很多都不参加科举的,从弘文馆出来以后就可以待选当官了,就算参加科举,也是专门开一科,简化难度,大开后门!

没本事的人从这里出来也可以随便做官。

因此孩童提前入学,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。

“可以了吧,明日去弘文馆报到,拿着入学的凭据去吧。”

高力士从袖口里掏出一个信封,略有些疲惫的说道,高大的身形看起来都有些佝偻。

“长者可是有些疲惫了?”

方重勇关切问道。

“有点吧,只是这些事情你不懂的。”

高力士叹了口气,他最近就在琢磨一件事,只是这件事很不好办。

“长者不说,又怎么知道我这个黄口小儿不懂呢?”

方重勇环顾四周问道,发现方大福等人早就退了出去,门已经关好了。

他有心求高力士帮自己办一件“小事”,这次正好机会来了。

若是机会错过,后面可不太好办。

“是这样的。”

高力士凑到方重勇身边,压低声音说道“最近我听到一个故事,这个故事呢,讲到一半,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也不知道,因为讲故事的那个人已经去世了。

这个故事怎么说呢,就是讲在我家乡那边,嗯,蛮荒之地的岭南,有一个大户人家,家中妻妾成群……”

“然后呢?”方重勇好奇问道。

“然后这个家主呢,对他的贴身仆人很好。于是这个仆人呢,就想报答他,这个你明白么?”

方重勇故作恍然大悟道“难怪我家的家生子都忠心耿耿,知恩图报人之常情啊。”

“是了是了,就是这么回事。”

高力士不以为意的点头继续说道“然后有一天呢,那个贴身仆人发现家主茶饭不思,很是阴郁的模样。他问了多次,家主也不说,只是摇头叹息,于是这个仆人就觉得很奇怪。

直到有一天呢,家主带着仆人去他一个小妾生的儿子家里。家主的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