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陆晨书院>玄幻魔法>盛唐挽歌> 第235章 平时安西万里疆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5章 平时安西万里疆(2 / 3)

誉。

第三个措施,就是暂时不要任命正式的陇右节度使,待他处置完这些事情,招募好银枪孝节军的兵员后,朝廷再派人正式接管陇右边军,以免造成权责不明。

如果说前两个还是一般操作的话,那第三条就显示出方重勇的政治担当了。

事情我接了,处理完以后再把收拾好的摊子留给下一任,绝不会在事情没搞完之前就甩锅。我任上留下的问题都算我一个人的,不给其他人找茬。

至于陇右吃空饷啊,烈士变逃兵,王难得老爹王思敬是李亨党羽之类狗屁倒灶事情,方重勇则是一句也没提。

信念完以后,李隆基与方有德二人面面相觑,前者完全不明白事情怎么会搞成这样,后者则是暗暗忧心边军的变化。

“长安的权贵子弟,此刻正在郊外溜鸡斗狗,搂着胡姬说着浑话。而方国忠年不过二十,却已然可以独当一面,相比之下,高下立判。

朕数十皇子,不如全忠你一子啊!”

李隆基感慨叹息了一声,吓得方有德连忙告罪。

基哥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,对方有德继续说道“陇右之事,全忠以为要如何处置呢?”

听到基哥问话,方有德亦是感慨叹息道“臣那不肖子,已经把能说的话都说了。就是某亲自前往陇右,所做也不过如此。微臣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,请圣人定夺。”

“那就让杨慎矜多搞点绢帛送到兰州。

方国忠要二十万绢,朕就给他四十万绢,不能寒了办事之人的心。另给他加开府仪同三司吧,并赏赐长安东郊庄园一座。

力士,让哥奴发个公文,表彰一下方国忠在陇右勤于任上,派宦官送几斤胡椒过去,让他吃羊肉吃得痛快点。”

基哥看着手中另外一封写着“圣人亲启”的信,不动声色的对高力士说道。

说完便让方有德收拢神策军亲卫,让高力士去传信,自己则是坐在回城的马车上看信。

一目十行的看完,基哥有些不明所以,又回过头来逐字逐句的读了一遍,顿时恍然大悟,拍案叫绝!

沉默良久,基哥忍不住摇了摇头长叹一声,十分惋惜的自言自语道“要是国忠早生三十年就好了。”

……

五天之后,名义上的荥阳县县令郑叔清,在得到圣命后,便马不停蹄的火速赶到长安,路上连驿马都被跑死了两匹!

他甚至都没有坐马车,而是骑着马日夜兼程的赶路,哪怕是传递紧急军情的传令兵,都没他脚程快。

看到了长安城人来如梭的春明门,郑叔清老泪纵横,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。

不当县令不知道官小,这一波“自虐之旅”终于完结了!

不管是在地方上当刺史,还是在长安中枢当御史中丞或者京兆府尹,这些官职都比区区县令高了几个数量级。

好吧,县令就县令吧,终究也是个官。

可是当郑叔清被贬官到了地方以后,却发现自己啥也不是了!别说县令了,这时候他甚至都不算是官员了!就连非流官都比不上!

这并不一个形容,而是他“告老还乡”后,自身处境的真实写照。

虽然名义上还顶着县令的官职,但实际上荥阳县的政务,是由荥阳县主簿代为行使,压根就没郑叔清什么事。

朝廷担心地方上出乱子,还特意给荥阳县发了公文。上面说得明明白白郑叔清就是个“安心养病”的吉祥物,别听他瞎掰扯。你们平日里该怎么办公就怎么办公,连县令的印信都别让他摸。

基哥的意思也很简单你不是说因病辞官了么?那行,伱就在家乡好好养病吧,朝廷的事情跟你没关系了。

怕老郑浑水摸鱼,基哥还让李林甫给地方上传信,剖析得明明白白,生怕外人不知道郑叔清已经彻底凉了。

这便是基哥对两边横跳的“中立派”上的眼药。

忠诚不绝对,绝对不忠诚!

想中立,那你就在家里好好的保持中立吧!

对于当官有瘾的郑叔清来说,让他赋闲比杀了他还难受。

虽然在外人面前郑叔清还能保持着“风轻云淡”的人设,看上去对辞官回家一点都不在乎,但实际上他已经悔青了肠子!

官场之上苟且苟多了,也会撞上鬼的!郑叔清这波就是典型的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。

荥阳郑氏自武周后,地位就一直在下降,郑叔清已经是郑氏少有的牌面人物之一。

御史中丞甚至是郑氏在朝堂最大的官!

正因为官大,所以老郑可以肆意挥霍郑氏家族给他的财帛,生活奢侈声色犬马,而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。

郑叔清还在当打之年就被迫“告老还乡”,实在不亚于给了荥阳郑氏当头一棒。

更可恶的是,大唐天子李隆基提了一嘴要扩充凌烟阁功臣的数量之后,居然就像是忘了这件事一样!后面啥表示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